第一章 移动通信行业“NB”和“WB” 1.2 就怪开始的时候“调子”起得太高

来源:2023-07-10 06:22:25    时间:哔哩哔哩

总目录:


(资料图片)

前言

第一章 移动通信行业“NB”和“WB”

5G“早产”的故事

就怪开始的时候“调子”起得太高

领头羊顶得有点晕

在“云”上的舞台光芒四射却也摇摇摆摆

貌合神离的O-RAN

有多个人家声称闺中有女待嫁,自名“X-RAN"

对于O-RAN的态度,老司机们五味杂陈

SMO与AI是ORAN的拿手好戏,只是“PPT”味有点重

“”相当具有冲击力

有了DevOps/Agile/CICD,5G这道大餐不再属于皇家专用

......

正文——

第一章 移动通信行业“NB”和“WB”

就怪开始的时候“调子”起得太高

"135-246"定律

移动通信行业内部有一个“定律”,虽然是不成文的,但据说相当靠谱,就是所谓的"135-246"定律。意思就是说1G、2G和3G都是过渡性的移动通信技术和阶段,而2G、4G和6G才是革命性的。此话怎讲?说几个简单的事实,可能就比较清楚一点了。1G是模拟网年代,相对于跟当时的固定电话和模拟的无绳电话来讲没什么特别的技术进步,但到2G的GSM和GPRS,乃至CDMA95,使得真正有了数字无线技术在移动网络中的应用,TDMA、CDMA等等大显神通;可是等人们“期待”的3G发布和组网后,人们才发现,WCDMA还是基于CDMA技术,TD-SCDMA不就是把TDMA和TD双工和CDMA结合在一起的“新技术”吗!直到4G LTE网络遍布的时候,才真正实现用OFDM,低时延,大带宽等技术真这个实现了宽带移动互联网。后来,5G来了,虽然当初(至少5年前)大家像打了鸡血一样到处刮着5G的旋风,开口闭口就畅想所谓的5G的令人激动不已的三多云的蓝图,可是,5年后,我们看到的5G却仍然是基于4G网络框架以及4G OFDM技术的“5G初级阶段”,至于啥时候才能到正式的5G黄金阶段,现在看来很可能要到后5G年代(B5G)甚至到6G了,就像当初3G的WCDMA也规划了OFDM和MIMO等技术而最后这些新技术的引用都要到下一代来实现一样。

所以,当初雄心勃勃地早早地规划5G的时候,如果砖家们早早前瞻性地领悟到了这一定律的话,大概就不会在当时设计了这么一套具有20年超前理念的框架,而是设计一套简单适用,两年建设,三年主覆盖,四年收益,五年收回成本,六年开始盈利的5G网络。(开个玩笑)

5G的"定调”

5G的定调实际上是基于那时人们对于5G的“激情畅想”,也就是说未来5G在很多领域“可能”成为充分和必要的条件。我们来看看当时业界对于5G在可能的新兴行业的应用设想。这些设想有图有真相,有数据有use case。

其他的诸如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等,还有很多,不一而足。这个调子定得可谓不低,加上行业内精彩的PPT设计和各种5G视频短片,5G想不火多难!事实上这样做的目的也是达到了,就是不管是龙头企业还是上下游小作坊,以及各级有关无关的部门,有钱的砸钱捧钱场,没钱的“砸人头”捧人场,总之天空飘来一个字:”干“!

我想象中的智能驾驶

好多年前,我在准备买车改善生活的时候,除了考虑用途、车价、品牌、油耗之外,潜意识里,想到的当然是安全驾驶的问题。理论上讲,从拿到车开始,你就明显增加了主动车祸的可能性。可是,那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能因噎废食,就不碰车了吧,或者也不坐车了,甚至也不在马路上溜达了?那么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外,就只能选一辆相对安全一点的车了吧。

我特意去查了一下维基网上公布的全球交通事故死亡率和死亡人数的有一个统计表格,看得让人有点害怕,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整张表都是按照一年的时间来统计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可能年份不太一样),整体来看,虽然不同的国家死亡率差别很大,但是无论如何,整个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这样的严重后果的概率确实是非常可怕的。我选了几个国家的统计数字作为代表来分析:

表中的per 100,000 motor vehicles per year也就是每年每10万的机动车辆造成的死亡人数这一栏应该最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字。比如说中国每年(2016年)每10万辆车会造成104人死亡,也就是说差不多每一千辆车就会有一人死亡,在这一年里。说起来有点令人害怕,而更残酷的现实是,一些欠发达国家,这样的死亡率会高得令人难以置信,比如索马里,竟然达到6532,相当于每一千辆车就有65人死亡!这个数字高得我自己都不太相信,是不是我的理解有误?

我说这些是想说明,在我看来,我们去搞5G的智能驾驶或自动驾驶,首要目的不是要怎样去提高驾驶体验,释放人的双手,而是让人开上车或坐上车后,能够有足够的信心这个车不会出现交通事故,说白了,不会下一秒就丢了小命或缺胳膊少腿。这个比起什么舒适驾驶、释放双手都显得重要。

虽然5G“定调”,智能驾驶作为主打的应用场景,但是,第一,并没有把安全性作为核心和主要的设计目标。第二,5G对于这样的智能驾驶应用并不是充分也不是必要的。也就是说,仅仅有了5G也达不到设计的目标,没有了5G我也能实现基于4G或几乎智能检测,AI等等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体验。

 现在才发现调子高了

一首“珠穆朗玛”空灵悠长,就是最后高潮部分唱不上去了......

关键词:

资讯

  • 黑龙江金融机构多措并举纾困中小微企业 提升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度、可得性

    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具有规模小、轻资产、抗风险能力弱等特点,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黑龙江日报 2022-06-20
  • 赏传统年俗逛非遗庙会 铜官窑古镇重温传统民俗年

    中新网长沙2月6日电 (潘杏琼)在多地倡导就地过年的环境下,位于长沙市城北的铜官窑古镇景区,从1月24日至2月15日举行中国年·湖湘味·铜官

    中新网 2022-02-07
  • 哈尔滨铁路迎节后返程高峰 推出复工专列服务

    中新网哈尔滨2月6日电 (周晓舟 记者 史轶夫)中国铁路哈尔滨局有限公司6日发布消息,哈尔滨铁路迎来春节后返程客流高峰,6日至7日预

    中新网 2022-02-07
  • 冬奥动车组设5G超高清演播室 “瑞雪迎春”号智能化人性化结合

    中新网北京2月6日电 (记者 刘文曦)在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列车上首设5G超高清演播室,为北京冬奥会量身定制的新型奥运版智能复兴号动车组瑞

    中新网 2022-02-07
  • 中欧班列“签证官”:日行10公里 用锤子“听诊”

    (新春走基层)中欧班列“签证官”:日行10公里 用锤子“听诊”  中新网郑州2月6日电 题:中欧班列“签证官”:日行10公里,用锤子“

    中新网 2022-02-07
  • 广告

    X 关闭

    X 关闭

  • 众测
  • more+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  预计冬奥服务保障期运送运动员、技术官员、持票观众等20万人次  2月6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北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我和我的祖国》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我和我的祖国》  9岁小号手苦练悬臂吹响颂歌  2月4日晚,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9岁的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

      多名指挥家列曲目单 再由作曲家重新编曲 本报专访冬奥开幕式音乐总监赵麟  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

    “一墩难求” 冰墩墩引爆购买潮

    设计师:没想到冰墩墩成爆款一墩难求冰墩墩引爆购买潮 北京冬奥组委:会源源不断供货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近日引爆购买潮,导致一墩难求